当前位置: 首页 
... "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主题征文 
 
浅谈网格化管理方法在航道整治建筑物水域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镇江海事局 王辉)

发布时间:2018-01-03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江苏海事局“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是科学方法与传统经验相结合、指导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理论成果,“五种方法”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针对辖区五大安全监管重点和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为“网管”方法管理水上整治建筑物水域提出相关建议,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浅谈网格化管理方法在长江江苏段整治建筑物

水域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在长江江苏段共建有8个航道整治建筑物群,68座丁坝,15座浅堤,这些整治建筑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坝体长、不易发现等特点,船舶一旦误入建筑物水域可能引发触碰、搁浅事故,对整治建筑物和船舶造成一定损失。本文旨在探索研究运用网格化管理方法对航道整治建筑物水域实施安全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长江江苏段深水航道整治建筑物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监管建议和措施。

一、长江江苏段航道整治建筑物现状

(一)航道整治建筑物布置状况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全长283公里,从太仓至南京共建有白茆沙、通州沙、双涧沙、福姜沙、鳗鱼沙、落成洲、和畅洲、世业洲等8个整治建筑物群,整治建筑物总长度达137.51公里,建有丁坝及护滩带68座,潜堤及护底带15座,现设置有水上助航标志111座,灯桩21,警示浮舟12艘,抬缆警示浮5000米。

白茆沙整治工程主要布置在白茆沙中上段,采用潜堤、丁坝和护堤坝相结合的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白茆沙整治建筑物由白茆沙南潜堤、白茆沙北潜堤、白茆沙头部潜堤、丁坝、及护堤坝组成。

通州沙整治工程主要布置在通州沙下段左缘和狼山沙左缘及尾部,采用潜堤和丁坝相结合的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通州沙整治建筑物由通州沙潜堤、狼山沙潜堤、狼山沙尾护滩潜堤及丁坝组成。

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内容由双涧沙潜堤和丁坝、福姜沙左缘丁坝和护岸工程组成。

鳗鱼沙河段整治建筑物包括:口岸直水道整治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护滩潜堤1道,护滩带11条。

落成洲头部潜堤1700m5条丁坝总长度2380m2条护底带总长度695m,口岸直水道护岸总计18005m。头部潜堤根部自落成洲洲头向西延伸至堤头,5条丁坝呈南北向布置,西侧2条丁坝与头部潜堤交叉并连接护底带延伸至右汊右岸,东侧3条丁坝自落成洲左汊右岸向北延伸。

和畅洲标段整治建筑物包括浅堤护岸加固工程,其中在和畅洲左汊上口已建浅堤下游2100米、3100米处分别新建HL1HL2两道变坡浅堤,HL1浅堤长1817米,HL2浅堤长1919米,浅堤工程总长为3736米。

仪征水道整治建筑物位于世业洲洲头,由头部潜堤、头部潜堤南北侧丁坝、右缘丁坝、左汊护底带以及护岸组成,其中头部潜堤长度为1175m,头部潜堤南北侧4条丁坝总长度为1427m,右缘3条丁坝长度1793m,左汊2条护底带总长966m

(二)整治建筑物水域安全状况

201671日至20171031日,长江江苏段整治建筑物水域发生42起险情事故,均为小型船舶触碰险情事故,涉及船舶均为小型船舶,船舶均乘潮水成功脱浅,直接经济损失较小,未造成人员伤亡、水域污染,但对船舶安全和水上防污染带来较大风险和安全监管压力。整治建筑物水域险情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整治建筑物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坝体长、不易发现”等特征,大都垂直于航道方向,助航标志和警戒标识未及时布设到位、警示作用未完全发挥导致整治建筑物不易被发现。航道航标调整幅度较大,船舶航路航法变动较大, 部分整治建筑物构筑在船舶原有航道、习惯航路或锚地水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客观因素。

2.人为因素。

误入整治建筑物水域的船舶多为小型船舶,船员素质不高,不遵守《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行驶,航路选择随意性大;不熟悉整治建筑物的水域特征,看不懂整治建筑物水域助航标志;安全意识淡薄,漠视警示标识,按照以前的习惯或旧版电子海图航行;存在侥幸心理,图方便,抄近路,盲目穿越丁坝水域;操作失误等,进入整治建筑物水域。

3.管理因素。

整治建筑物助航标志设置和维护不到位,对过往船舶的警示效果不佳;安全警戒维护存在不到位现象;海事部门海巡艇和信息化装备有待加强,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需继续提升;对整治建筑物的宣传不到位,宣传的广度、力度和途径需进一步拓展。

二、网格化管理方法基本理论

(一)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

网格化管理是在综合空间网格与计算网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精细、长效的创新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管理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利用计算机网格技术,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网格化管理以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加之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反馈,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组织资源的整体、全面管理。

网格概念的界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总的看来有两种:空间网格和计算网格。空间网格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度。由井田制度衍生出“计里画方”的“制六体图”,赋予网格以二级坐标和方位的含义,形成网格地图。网格地图将制图区域按平面坐标、地球经纬线自然或行政区划界线等划分网格,以网格为单位描述或表达其中的属性分类、统计分级以及变化参数。计算网格则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最早是由FosterKesselman书面定义的。Foster给网格明确定义为—“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计算机网格能够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二)网格化管理的实现

网格化管理实际上是对传统垂直管理模式的一种优化,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融通,消除传统垂直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内闭、“无效”自我监督等问题。设计网格化管理结构,主要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建立条块相结合的网格结构。

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垂直权利线上的沟通,效率相对也比较高,即所谓的“条”形管理模式。但是,“块”上即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或者交流程序冗长、复杂,导致效率降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块与块之间的业务线,使得块之间能够以更少的程序、最节约的办法相互协调,做到“条块合总”,提高管理效率。

2.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融通。

计算网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融通,消除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对于网格化管理结构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资源共享具体说来包括流程共享、数据共享、服务端口共享等几大类。要实现共享,首先应该建立可以“一次集中收集,多处分散共享”的标准化数据库,减少流程、数据冗余,实现系统的整体节约。其次,必须建立便捷的信息融通机制。信息融通机制保证各种共享之间的信息通讯,同时将信息传达到各个相关部门,促进业务流程运作,提高服务质量。

3.促进职责明确的流程重组。

流程共享、数据共享和服务端口共享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对现有流程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根据流程重组的需要来确定。职能部门的流程大体为“任务受理”→“任务处理”→“提交任务”,各流程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共性与联系。流程重组的目的就是在可共享并值得共享的流程之间建立统一的受理点,将受理的业务线递交到管理部门,然后再分发到各职能部门。这样不但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做到职责明确,将相同的职能统一起来集中做,减少职能部门的附加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专业能力。

4.健全实时的监管机制。

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各个职能部门的所存在的问题。在网格化管理中,应该将监督功能独立出来构建,以提高监管效率。在该原则下,将各个具有相似性的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剥离出来,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同时保证将监督信息反馈给各个职能部门。通过不断的监督、提高、再监督、再提高的反复螺旋递进的过程,保证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网格化管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人力能耗的节约,通过流程重组实现流程的简化和内部的协调,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自主管理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所有流程的内部优化。

三、网格化管理方法管理整治建筑物水域体系建设

(一)合理划分网格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根据整治建筑物水域的位置、面积、形状等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网格区域、网格数量、网格代码,梳理整治建筑物网格内的通航环境、执法资源、应急资源等要素。整治建筑物网格代码由12位数字组成,依次为:2位分支或派出机构代码、1位水域网格代码、2位网格序号、2位通航环境要素大类代码、2位通航环境要素小类代码、3位整治建筑物序列号,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确定网格类型

划分网格后,为对每个网格实施有效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监管标准和措施,把网格进行类型划分。根据危险程度、船流密度、航路宽度,将整治建筑物水域网格分为三类。将整治建筑物位于通航密集区、临近航道、紧邻锚地、船舶横越概率大、触碰事故风险高的水域作为一类网格;将整治建筑物位于远离航道、船舶流量较小、船舶横越概率较小、触碰事故风险较的水域为二类网格;除一类、二类网格以外的整治建筑物水域为三类网格。

如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双涧沙丁坝水域通航环境、通航秩序复杂,船舶穿越整治建筑物水域行为频发,极易造成船舶触碰事故,可划分为一类网格。和畅洲标段整治建筑物水域处于和畅洲北汊,非通航水域,船舶流量较小,船舶触碰整治建筑物的概率不大,可确定为二类网格或三类网格。

(三)建立整治建筑物水域管理体系

按照江苏海事局大动态建设和新型海事动态监管指挥体系建设要求,建立整治建筑物水域三级管理体系,即指挥中心-海事处-执法大队三个层级。指挥中心负责整治建筑物水域安全监管和动态执法的统一协调指挥,担任信息掌控、协调指挥、督察指导、应急管理等职能。海事处负责海事处辖区内整治建筑物水域的动态监管指挥工作,担任日常巡查、资源掌控、执法组织、宣传咨询等职能。执法大队负责管辖区内整治建筑物水域的网格巡查和日常动态监管工作,承担具体执法活动执行、现场巡查和信息采集、违章和隐患处置等职能。

(四)建立责任机制和巡查标准

根据不同整治建筑物所处水域的通航环境、通航秩序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巡查标准。对整治建筑物所属网格进行准确定位和分类管理,明确每一个网格的格长和责任人员,每一个网格具体监管的要素和范围,每一个网格的巡查数量、内容和频次,每一个网格安全监管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三级管理体系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开展巡查巡视,及时拦截拟驶入整治建筑物水域的船舶,发现助航标志或警示标志异常及时通报和处理,发现碰撞危险和异常情况及时消除,维护整治建筑物附近水域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良好。

(五)加强宣传教育

整治建筑物水域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现场警示警戒防止船舶误入整治建筑物水域。通过政务窗口、现场巡航向船员发放宣传图册、告船民书,告知船员整治建筑物的位置和走向,船舶应选择的航路和航法,提醒船员禁止驶入整治建筑物水域航行或抛锚。对定线制进行再宣传、再教育,增强船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规范小型船舶的航行行为,预防此类船舶穿越整治建筑物水域。

(六)强化警示警戒

在整治建筑物水域布设能过标示坝体位置和走向的符合规范、数量足够的助航标志和警示标志,发挥警戒作用,防止船舶驶入。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检查,发现标志损坏、移位、灭失的通知维护部门及时维修或换新。在船舶经常穿越的水域布置警戒船舶,定期在整治建筑物水域开展巡查,及时拦截拟穿越整治建筑物水域的船舶。

 

(镇江海事局扬中海事处  王辉)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